如何在人工智能大战中找到投资价值——关注基础设施

科技巨头正为人工智能的主导权展开一场争夺战。很难判断谁会胜出。明智的投资者会支持那些无论结果如何都能获利的公司。

“台积电已经击退了大多数竞争对手,拥有几乎坚不可摧的护城河”

如果你询问硅谷的任何一位顶级首席执行官,他们都会告诉你,人工智能(AI)是其公司历史上最大的机遇。但很少有人会告诉你,这也是他们最大的威胁。“对于那些巨头来说,这是一场关乎生存的生死之战,” 奥比斯投资公司的投资组合经理亚历克・卡特勒表示,“他们一心想抢夺彼此的市场份额。” 处于人工智能热潮核心的大型科技公司,其业务受到这项技术的冲击程度不亚于其他任何公司。如果人工智能能够持续且可靠地开始回答人们的问题,谷歌搜索可能会变得多余。苹果作为全球顶级消费品公司的地位正受到威胁,因为它似乎无法将人工智能融入其产品中。当亚马逊的云部门增长速度慢于微软或谷歌时,其股价大幅下跌。正如 IBOSS 资产管理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鲁珀特・汤普森所说:“‘七大科技巨头’…… 正在进行一场代价高昂的内部争斗,以确保自己能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大赢家之一,而非输家。”

无论最终是赢家通吃的局面,还是更为复杂的结果,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人工智能领域的知名企业都以极高的市盈率进行交易。许多投资者自然会望而却步。“我越来越坚信,美国人工智能领域的那轮炽热行情,风险与回报并存,” 卡特勒说。成本高昂,上行空间有限,下行空间却大得多。但在他看来,无论客户中谁能在人工智能大战中获胜(或幸存下来),那些 “弹药供应商”—— 半导体公司及其相关供应商都将从中获利。

尽管英伟达最近成为全球首家市值达 4 万亿美元的公司,但卡特勒并未将其归入这一类。博通和超威半导体都可能威胁到它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实际垄断地位,而且这三家芯片制造商的市盈率都极高。英伟达越是试图行使其定价权,就越会促使其客户去开发替代产品。但所有这些业务都依赖于同一批规模较小且相对被低估的公司。

这一切的核心芯片制造商

在这份名单中,处于核心位置的是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TSM),即台积电。虽然英伟达、博通和超威半导体都是芯片制造商,但它们并不自己生产芯片。它们负责设计芯片,而制造则外包给第三方。在几乎所有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情况下,这个第三方都是台积电,因为台积电在生产全球最尖端的半导体方面是世界上最出色的。几十年来,台积电建立并巩固了其近乎垄断的地位。所涉及的技术极其复杂且资本密集;台积电已经击退了大多数竞争对手,而且行业准入门槛极高,使其在高端芯片制造市场拥有几乎坚不可摧的护城河。

台积电为英伟达、博通、超威半导体和高通生产所有最先进的芯片。它还为参与人工智能大战的 “超大规模企业”—— 微软、谷歌和亚马逊制造芯片,而且为苹果制造芯片已有十多年了。虽然博通、超威半导体或其客户可能会从英伟达手中夺取市场份额,但如果它们真的做到了,仍然会通过台积电进行生产。“如果英伟达的市值下跌,台积电并不在乎,” 卡特勒说。

英伟达是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市值达 4 万亿美元,而台积电最近才进入万亿美元俱乐部。这使其稳稳地处于巨型市值行列,很难说它是一颗被忽视的明珠。但台积电的预期市盈率不到 25 倍,而英伟达则超过 40 倍。考虑到台积电护城河的规模,以及英伟达所有的客户 —— 更不用说其竞争对手 —— 都在积极试图涉足其业务领域,台积电看起来被严重低估了。

大多数评论员认为,这要归因于地缘政治风险。如果中国决定吞并台湾,这可能会给台积电带来坏消息。但正如卡特勒所指出的,英伟达以及依赖其芯片的其他美国科技基础设施也会陷入困境。他说,市场低估台积电 “是因为名字中有‘台湾’二字”。“但英伟达对台湾的依赖程度与台积电不相上下。” 在他看来,台积电是 “世界上唯一一家理应在没有竞争的情况下销售产品的公司”。

数据中心价值链

台积电只是冰山一角。它有自己的供应商,其在半导体代工业务中的主导地位依赖于拥有深厚专业知识的专业公司。特别是在支撑光刻技术的复杂技术方面 —— 光刻技术是将图案印制到硅晶圆上,从而制造出计算机芯片。荷兰公司阿斯麦(纳斯达克代码:ASML)曾是这一领域的佼佼者,目前仍控制着 90% 的市场,但它在 7 月中旬警告称,无法保证明年的增长。对关税和出口管制的担忧正削弱该公司的前景。此外,从历史上看,它在向台积电的供应方面几乎处于垄断地位,但台积电在 4 月透露,其最新的制造工艺并不依赖阿斯麦的极紫外光刻(EUVL)工具。阿斯麦的美国存托凭证在过去一个月下跌了 8%。

但这是一个非常小众的行业,只有两家实力雄厚的竞争对手能够在光刻技术方面与阿斯麦抗衡:佳能(东京证券交易所代码:7751)和尼康(东京证券交易所代码:7731)。这两家公司在 21 世纪初之前一直主导着光刻市场,但在生产领先的半导体制造所需的高端设备的竞争中,阿斯麦超越了它们。现在,它们似乎正在重新夺回失地:佳能于 7 月 30 日开设了 21 年来的第一家芯片制造设备工厂,而尼康上个月开始接受其用于先进封装和面板级半导体制造的 DSP-100 数字光刻系统的订单。阿斯麦的预期市盈率约为 25 倍,尼康低于 20 倍,佳能略高于 11 倍。

富兰克林中小盘成长基金的投资组合经理约翰・斯坎达利奥斯也特别提到了科磊(纳斯达克代码:KLAC)。科磊的预期市盈率为 26 倍,虽然算不上非常便宜,但它控制着超过 50% 的晶圆检测市场和近一半的计量设备市场,而这两者都是半导体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普通民众或投资者可能很少谈论科磊,甚至可能对晶圆检测和过程控制一无所知,” 斯坎达利奥斯说,“但这对很多这类公司来说至关重要。”

对人工智能企业而言,能源是绕不过去的坎

即使在如今大型科技公司似乎主导全球股市的时代,半导体行业本身仍具有高度的周期性。“它有自己的周期,通常被称为硅周期,” 牛津经济研究院的经济学家 Makoto Tsuchiya 表示,“这个周期波动很大。” 但投资者可以通过一个传统上更具防御性的行业进入市场:基础设施。人工智能需要大量的数据中心;这些数据中心需要大量的设备并消耗大量的能源。

万神殿基础设施公司(伦敦证券交易所代码:PINT)是一家投资信托公司,通过其能源资产和数字基础设施资产,为投资者提供参与人工智能热潮背后的基础设施公司的机会。它将数字基础设施细分为光纤、信号塔和数据中心,其数据中心投资直接瞄准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机遇。其中包括 CyrusOne 和 Vantage 数据中心。“随着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扩张,它实际上正在为必要的基础设施提供实体支持,” 万神殿基础设施公司的合伙人理查德・塞姆说。

数据中心消耗大量能源:高盛估计,全球数据中心消耗约 55 吉瓦的电力,到 2027 年这一数字将增长 50%,到 2030 年将增长 165%。“特别是在美国,几十年来电力需求都没有增长过,现在这种情况非常新鲜,” 万神殿的贾妮丝・英克表示。围绕人工智能能源领域的大肆宣传大多集中在像星座能源这样的专业供应商身上,但这不可避免地推高了估值;星座能源目前的预期市盈率约为 35 倍。其大部分产能来自核能,而核电站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建成。参与人工智能大战的 “超大规模企业” 现在就需要电力。

现在重要的是电力供应,而不是电力成本,” 英克说。“建设核电站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因此,虽然我们看到亚马逊签订了核电站合同,但他们至少要到 2035 年才能获得电力。” 她指出,获取电力最快的途径是太阳能。“现在燃气轮机的价格至少是五年前的两倍,” 英克说。“此外,获得大型燃气轮机的时间大约需要五年。因此,我们看到的情况是,新的电网系统正与数据中心同地部署,安装太阳能设备、存储设备,或许还会安装小型模块化燃气设备。这是最快的前进道路。”

万神殿的一项投资是卡尔派恩公司,该公司拥有太阳能、地热能、天然气和碳捕获资产,以及电池储能系统产品。7 月,该公司与 CyrusOne 签署了一项联合协议,为德克萨斯州的一个新数据中心供电。与超大规模企业一样,购买人工智能能源供应商可能比购买核心企业更具价值。例如,巴尔福・贝蒂公司(伦敦证券交易所代码:BBY)正在抢夺能源基础设施合同,包括在萨福克郡的赛兹韦尔 C 核电站承担主要土建工程的协议。

“对于星座能源、道明尼能源或杜克能源来说,最糟糕的情况是,它们为人工智能建设了一座核电站,而人工智能在一段时间内陷入困境,” 卡特勒说。“你刚刚花费 200 亿美元建造了这座核电站,建造过程需要五到十年,而它将闲置一段时间。” 但如果巴尔福・贝蒂公司因建造这些核电站而获得报酬,“我对此很满意,” 卡特勒说。巴尔福・贝蒂目前的预期市盈率约为 13 倍。人工智能领域的价值机遇正不断向外转移,越来越远离其核心地带那场代价高昂的大战。“我们一直在不断调整我们对投资边界的看法,寻找那些预期最低的领域,” 卡特勒说。

富兰克林科技基金持有英伟达、博通、台积电、阿斯麦和科磊的股份。台积电也是奥比斯投资公司全球平衡基金持仓量排名前十的股票之一。

“投资者可以通过一个传统上更具防御性的行业进入市场:基础设施”

评论

热门阅读

北京——重塑国际秩序中的力量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