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研究——小米2025年及未来展望:多赛道韧性彰显强劲增长势头

3月18日,小米集团发布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全年业绩公告。报告期内,小米2024年全年总收入达人民币3659亿元,同比增长35%,创历史新高;经调整净利润272 亿元,同比增幅41.3%,刷新纪录。此外,2024年第四季度小米集团总收入首次突破千亿至1090亿元,同比增长 48.8%,单季经调整净利润83亿元,同比增长69.4%。


中国科技巨头小米集团在2024年展现出非凡的韧性,不仅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低迷之际实现逆势增长,还在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和电动汽车(EV)领域加速布局。凭借智能手机出货量15.4%的同比增长、连接7.8亿台设备的AIoT生态系统以及超预期的电动车交付量,小米正确立其在多个高增长领域的强大竞争力。然而,随着其雄心勃勃地追求2025年交付35万辆电动车的目标,供应链管理、品牌认知和激烈竞争等挑战也日益凸显。

智能手机业务:高端化战略初见成效,华为回归下竞争加剧

小米智能手机业务依然是其基石,2024年全球出货量达1.686亿台,市场份额13.8%,连续18个季度稳居全球前三。这一双位数增长——远超三星(-1.1%)和苹果(-1.4%)——是在全球市场仅增长7.1%的背景下实现的。小米的成功得益于双重战略:巩固在新兴市场的地位,同时在中国市场向高端产品转型。

在中国大陆,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7.8%,市场份额升至14.7%,缩小了与荣耀(14.8%)和OPPO15.0%)的差距。值得注意的是,小米是前六大厂商中除华为(+37.4%)外唯一实现两位数增长的企业,而苹果在该市场的出货量则暴跌17.3%20252月推出的Xiaomi 15 Ultra,起售价5,299元(约745美元),凸显了其高端化战略。该机型搭载尖端影像技术,旨在争夺华为Mate系列的用户——这在中国市场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尤其是在华为强势回归的背景下。

在新兴市场,小米在拉美(16.6%份额)、非洲(11.3%)和东南亚(16.1%)均位列前三,在印度市场以17.1%的份额保持第二位。未来五年内新增10,000家海外小米之家的计划已使门店效率提升20%,增强了其在这些高增长地区的零售覆盖和营收潜力。

小米的智能手机业务前景取决于能否在不疏远其价值导向型用户群的同时,持续推进高端化战略。在中国,华为在高端市场的统治地位构成严峻考验,而苹果的品牌影响力仍是一大障碍。全球范围内,小米的零售扩张有望巩固其在新兴市场的领导地位,但宏观经济逆风和汇率波动可能会抑制增长。预计小米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2019年至2024年已累计投入1,078亿元(约152亿美元)——以在影像、5G和折叠屏设备等领域保持竞争优势。

AIoT生态系统:从可穿戴设备到大家电,智能家居巨头崛起

小米的AIoT平台连接了7.8亿台设备,正迅速成为其第二增长引擎。拥有5台以上小米设备的用户达1,350万,生态系统的粘性显而易见。2024年的亮点是智能大家电:空调出货量激增50%680万台,冰箱增长30%270万台,洗衣机增长45%190万台。20252月推出的米家中央空调Pro,定价30,999元(约4,360美元),标志着小米进军高端智能家居市场的决心。

除大家电外,小米的平板电脑业务以73.1%的增速成为全球前五厂商中增长最快的品牌,可穿戴设备和TWS(真无线耳机)在国内外市场均位列前三。这一多元化战略不仅拓宽了收入来源,还深化了小米在消费者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小米的AIoT野心寄望于设备间的无缝互联和高端市场的扩张。挑战在于将庞大的设备网络转化为一个连贯的、AI驱动的用户体验——例如预测性家庭自动化或健康导向的可穿戴设备。来自华为和苹果的竞争压力将挤压利润率,尤其是在高端家电领域。不过,小米的规模和定价灵活性使其有能力在中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并逐步蚕食高端市场。



电动汽车:高风险的移动出行赌注

小米进军电动汽车领域的步伐迅速,从概念到现实。2024年,小米交付了13.2万辆汽车,超额完成目标,并计划在2025年将交付量提升至35万辆,增幅达166%。其销售网络从20243月的59家门店(覆盖29个城市)扩展至20252月的220家门店(覆盖65个城市)。旗舰车型SU7 Ultra定价52.99万元(约74,500美元),拥有1.98秒的百公里加速和359公里/小时的最高时速,同时在中保研和中国汽研的安全测试中获得顶级评级。

在技术层面,小米正加码自动驾驶。其城市NOA(导航辅助驾驶)系统在10个月内从10个城市扩展至全国覆盖,端到端智能驾驶系统预计于20252月全面推送。这一速度反映了小米在研发上的巨额投入,特别是在半导体、AI模型和自动驾驶技术领域。

风险与机遇: 35万辆的交付目标雄心勃勃,需要在产能爬坡和供应链稳定方面实现完美执行,尤其是在中国电动汽车市场价格战激烈的背景下。小米必须在SU7 Ultra的高端定位与其大众市场根基之间找到平衡——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特斯拉、比亚迪和蔚来等竞争对手都在争夺市场主导地位。此外,小米在汽车领域的品牌认知度仍处于起步阶段,其科技粉丝群体能否转化为汽车购买者,尚需持续的营销和质量保证来支撑。

研发与风险:巨额投入押注技术壁垒,但风险犹存

2019年以来,小米累计研发投入达1,078亿元(约152亿美元),凸显了其技术驱动的理念,助力在芯片、AI和电动汽车等领域取得突破。然而,风险亦不容忽视。电动汽车业务的增长取决于能否应对供应链瓶颈和市场竞争的压力。智能手机业务的利润率可能因华为和苹果的反击而收窄,而AIoT的长期盈利能力则有赖于在硬件销售之外实现用户群的变现。

小米2024年的成绩单——智能手机的韧性、AIoT的规模和电动汽车的势头——为其多赛道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智能手机领域,高端化必须与销量增长并行;在AIoT领域,集成是下一个前沿;在电动汽车领域,执行力将决定其2025年目标的成败。凭借充裕的现金储备和逆境中崛起的经验,小米有望深化其全球影响力。但在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科技领域,持续的创新和运营纪律将决定其能否跻身行业精英,还是在自身野心的重压下踉跄前行。目前,小米的星途正冉冉升起——全球瞩目。

评论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