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摩宏观分析:特朗普对等关税、内需刺激与中国经济未来应对策略

20250414大摩宏观闭门会议通过对中美贸易摩擦和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多维解读,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一个全景式的政策与市场动态分析。从关税冲击、国内政策刺激、产业链调整、以及中概股退市风险等四个维度深入剖析,并对未来政策走向及市场投资策略提出看法,仅供参考。

关税冲击与中美博弈下的市场震荡

中美之间贸易摩擦升级对全球市场造成剧烈波动。美国近期在关税政策上表现出“朝令夕改”的特点——先是搁置对中国以外国家加征关税的计划,随后又对消费电子产品实施暂时豁免,但这些短期缓和措施依然难以稳定市场情绪。美国现行的关税水平已高达约20%,远超特朗普1.0之前的水平,这使得美国经济正面临滞胀风险,同时对中国出口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双重冲击

此番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迫使跨国企业重新审视资产配置,市场对“全球自由贸易体系”退潮的担忧日益加剧,全球贸易壁垒预计将进一步上升。这种局面不仅加剧了国际市场波动,也使中美双方在贸易谈判中的博弈更加复杂和激烈。

内需刺激政策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

面对外部压力,中国政府正努力通过一系列内需刺激和产业升级政策缓解关税冲击。目前中国正积极推进内需扩大战略,包括将未就业大学生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扩大消费以旧换新政策、服务业开放等措施,以弥补出口下滑带来的经济缺口。

此外,政策讨论中还提及了“中国提出的三个‘零’战略”——即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这一政策导向旨在通过构建公平竞争的国际规则重塑全球贸易秩序。面对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中国转向内需与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不仅有助于稳定国内经济预期,也为长期经济转型注入新动力。

产业链重构与企业应对策略

闭门会议对关税调整给产业链的冲击做出较为深入的分析。首先,家电和服装行业企业早已通过产能转移至东南亚以规避部分关税压力,当前受冲击相对有限。然而,未来若美国对东南亚进一步加征关税,将对中国制造业形成新的挑战。出口转内销的方式虽然可以暂时缓解压力,但随之而来的供应增加可能引发价格下行和企业盈利收窄。

企业在当前形势下应加快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同时在成本控制方面寻找更多突破。关键在于转变经营策略,既要有效分散因贸易摩擦带来的外部不确定性,又要加强内部管理和效率提升,使整个产业链更具韧性和竞争力

中概股退市风险与全球投资者的选择

在全球金融市场方面,主要聚焦中概股退市风险对市场流动性和风险溢价的影响。目前,在120家中概股中,有23家是明晟指数的主要成分股,其中19家已在香港两地上市,显示即便面临美国监管压力,香港市场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流动性空缺。

对于尚未实现两地上市的公司,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其是否能够快速完成两地上市进程,以及监管机构能否提供必要支持。与此同时,建议投资者在配置中国市场资产时应更侧重于A股市场,该市场受地缘政治、汇率波动影响相对较小,并且有国家队资金作为护盘支撑。行业配置上,防御性行业及必需消费品行业将成为未来配置的重点方向。

未来政策走向与市场前瞻

当前阶段,中国的政策出招虽呈现被动且依赖于经济数据恶化的迹象,但四月底政治局会议很可能成为政策走向的重要风向标未来财政刺激规模可能介于1万亿至5万亿之间,主要聚焦于消费促进、服务业补贴以及房地产收储等领域。然而,这些政策的实际落地仍需与美国不断变幻的关税政策和全球市场的不确定性相匹配。

总体来看,在全球贸易摩擦和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双重压力下,中国正处于一个战略机遇期。即便面临短期波动,政策层面与市场预期仍将逐步回归理性,未来中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将在进一步开放和产业升级中体现出来。

作为市场参与者,投资者必须密切关注中美之间不断演变的关税政策和中国政府在内需刺激与产业升级上的布局。当前中国在应对外部冲击的多重策略,提示投资者在全球经济结构重塑的进程中,如何在风险与机遇之间寻找平衡点。投资者在未来的资产配置中,宜择机关注政策落地效果及市场内部结构调整,以实现风险对冲与长期增值目标。

评论

热门阅读